由世界区块链理事会WBC和全球移动游戏联盟GMGC主办的“新加坡世界区块链峰会暨第二届国际区块链游戏论坛”将于2018年7月17日-18日在新加坡泛太平洋酒店举行。同样是亚洲乃至世界级的著名金融中心,香港与本届峰会举办地的新加坡相比,似乎在区块链的发展上相对“慢”上不少。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香港特区政府对区块链发展的审慎态度,未来又会采取何种破局政策迎头赶上?「F50硅谷投资人群」联席群主袁晔、宋炜邀请香港国际区块链金融总会创办人及主席Simon Je,详细探讨香港区块链政策及产业环境的现状与未来。
Simon Je|余骏劻
香港国际区块链金融总会创办人及主席,富盈金融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
余先生于2016年6月创办富盈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属下5间金融子公司,担任集团主席和行政总裁。余先生对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和财富市场运作有独到的见解,对区块链业界和互联网金融,投资行业,金融科技应用与市场运作等有深入理解和经验。参与全球量子金区块链应用衍发黄金生态系统 Quantum Gold (QTG)加密数字货币运作,也是QTG资深顾问和监察委员。同时创办纷创国际( Finlink Partners International)。
在创办富盈金融集团之前,余先生曾担任英飞尼迪特别机会基金( Infinity Special Situations Fund)的董事总经理。余先生在亚太区及中国拥有超过25年的跨国金融管理经验,曾在多个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和商业机构担任高级管理职务。余先生现任香港国际区块链金融总会创办人及主席, 香港青年创展联盟协会创办人及副主席,西非总商会创办人及总裁,香港华夏工商协会会长,国际特许金融策略师协会常务秘书长,曾任香港青年会副主席等。
话题一:解读香港区块的“慢”与“慎”
宋炜:1、解读香港区块的“慢”与“慎”(从政策角度、证券行业的风险角度等客观分析香港现阶段区块链的现状)
Simon Je:我理解如下,不慢但是谨慎。香港证监会在报告中表示,新技术为投资者提供方便也带来风险,该会密切注意加密货币和首次法币最新情况,该会亦会推出监管沙口让合资格企业使用金融科技来进行受规管活动。
宋炜:是指监管沙盒对吧?
Simon Je:是的,对区块链金融创新持开放态度,但相对国内,其他国家在金融创新板块,还是需要加快脚步。
宋炜:作为香港从业者,您是否也有同感——香港的区块链发展“慢”?
Simon Je:作为全球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香港,随着世界不同国家为ICO的相关活动作出监管和规范后,香港相关机构也有及时对ICO发出声明表示,视乎ICO的实际情况,当中所发售或销售的代码代币属于证券及期货条例所界定的政权,因此受到证券法的规管。香港的确在区块链发展中比其他国家行动得慢一些,但也是需要政策和政府相配合。
宋炜:香港区块链发展的“慢”,是大陆很多从业者包括投资者对现阶段香港区块链状态的共同理解。不知道是意识流的问题还是行动力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归结为谨慎的态度与合理规避风险。
Simon Je: 政策大方向属于放宽规定行业发展,相信政府是为了保护各行业对新技术发展中持审慎态度,但也有很多政策和视点正在进行中。因为各种情况所以审慎,已有感觉拖慢了整个金融区块连行业的步伐,所以需要有创新科技专才,培养人材和政府规划配合,加快金融创新,区块链行业推进。
宋炜: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行业协会的作用会非常重要?一、起到与产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深入产业和市场;二、作为政府制定政策前与从业者之间的桥梁,并有效的执行;三、保持与国际接轨的通道。
Simon Je: 十分对,香港可参考国外例子,在本地先行放宽并试行监管沙盒,这段时间有意推动区块链创新团队在政府政策和法律基础行发展业务,从而推进包括金融在内整体社会的效益。
宋炜:Simon方便跟大家讲讲,目前在香港区块链整个产业上下游之间是否都有相关主导企业在其中,它们分别来自哪些领域?
Simon Je: 特区政府成立创科局,相信目的不单是推广创新科技,更是要缔造一个良好空间和环境,让社会大众创立,落地,接触这类产品,从而改变社会,让市民有更好的生活。因此政府应对ICO这个范畴定下标准,从而促进社会对区块链的认识和金融创新的认识。
宋炜:这个不错,科创局是服务全产业的吧?不单针对区块链,对吧。
Simon Je: 作为全球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香港,怎么都不会错过区块链这种大时代。问题是何时入场,政府方面还没有明确表示,香港证监会也在观望态度。创科局是专为创新技术,金融创新,包括区块链,云计算,AI,大数据等各行各业应用和实践推广的机构。
宋炜:所以这点是否因为香港特殊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地位 而决定了目前发展的进度相对滞后?
Simon Je: 作为政府机关,创科局连同现有数码港,科技园在推广所有创新科技。
宋炜:Simon方便跟大家讲讲,目前在香港区块链整个产业上下游之间,是否都有相关主导企业在其中,它们分别来自哪些领域?交易所、矿场、区块链ICO服务机构、媒体等?
Simon Je: 现在主要在银行之间已有区块链。去年8月28日,迪拜金融服务局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互助关系,紧贴金融科技发展和应用。根据该协议,香港证监会与DFSA将在信息共享区潜力创新项目及寻求进入对市场的创新型企业的转介方面展开合作。迪拜是个非常成功的例子,“Smart Dubai” 是其负责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政府部门,在2020年让迪拜变成全球第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运作的政府,相信香港未来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这里可和大家分享,证监会在去年九月发出声明指出,在ICO中发售的数码代币涉及股份债券或集体投资计划的权益分配被视为证券,在此情况下就数码代币提供交易服务或提供意见,或者管理或推广投资数码代弊的基金,均可能够承受规管活动,须获证监会证监会注册。
老实说在香港,广告成本比较贵所以不是很普及,传媒也不发放太多关于ICO,区块链媒体相关行业情况。相比之下,加拿大,乌克兰,俄罗斯包括中国大陆这方面就比较普及,另外在媒体方面国内区块链媒体和币圈媒体,都比较盛行。交易所在香港不是很普及,比起其他国家例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对创新科技,新企业有政府支持,例如马来西亚已有特别经济区把所有新兴产业方中经济区内,马来西亚也有特别支持创新企业。
宋炜:对了,记得前几天,我们跟新加坡的Tony谷涛和David 李国权两位专家对话时,谈及了关于UT(Utility Token) 和ST(Security Token),不知香港这边这块政策会倾向于ST吧?毕竟香港证券市场很成熟也极具全球性!
Simon Je: 对的,香港现在审核所有ICO项目,如有证券化,ICO没有相应对证监会提出备案,会立即下架。
宋炜:Simon我记得您是有1、4、9类证券交易牌照的吧?所以在这方面更加有发言权,谈谈UT和ST的未来?
Simon Je: 事实上不只是香港,其他国家也会对ICO进行审核。香港是对ST比较审慎,和需要机构有牌照作为宣传、推广、管理。有传闻说,香港如在监管方面对S T需要提出有6号牌照,即是企业融资。证监会没有发放任何消息需要有什么类型牌照才可以管理、推广、销售ST。但是在市场中如有公开募集资金,相信需要有9号牌照即资产管理,因为当中涉及CIS—collectiveinvestment scheme。
宋炜:所以这点对在香港设ICO交易所就造成了非常大的约束和限制,至少这点不符合当前香港作为金融港的国际证券市场发展区块链方面滞后的现象。
Simon Je: 因为过程中需要有推广和建议销售相关产品,所以估计也需要有4号牌照,即是证券意见牌照。
宋炜:香港有几家区块链交易所?交易规模怎样?
Simon Je: 实质上大家清楚,如不是大量交易,牌照是没有真正需要,但是若是已有大量交易那么受关注了,牌照也应运而生⋯⋯香港区块年交易所主要有两三家比较出名,如:Coinsuper,但实质上交易量不是很大,详细资料现在没有。
宋炜:香港应该有严格意义上的矿场吗?估计电费太贵吧。
Simon Je: 香港实质不适宜有大量矿场或矿机等等,因为成本太贵。
话题二:剖析香港政府相关扶持政策
宋炜:我们来谈谈第二个话题:面对新加坡、马耳他、韩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对区块链政策的大力扶持,香港政府以及证券机构是否已经迫不及待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Simon Je: 是的,香港政府已急不及待制定相关政策,和仿效其他国家。
2017年9月,香港投资推广署设立了金融科技团队,专职推广香港金融科技产业,并吸引海外相关企业赴香港投资。而除香港推广署之外,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以及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均针对金融科技,推出监管沙盒,希望借此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嘅发展,并将香港打造成金融科技嘅中心。
香港金管局已召集6家银行,打造一个区块链平台,这个平台将大幅减轻银行嘅工作量,从而降低银行嘅成本,香港金管局也曾透露,将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货币。
政府政策推动之外,香港金融科技产业野蛮生长,诸如香港国际区块链金融融总会,香港区块链协会、香港金融科技协会、香港比特币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也在过去1年之内,纷纷成立。这类机构嘅会员囊括香港大小银行、券商、金融机构,也不乏知名高校。
宋炜:名堂不少啊……
Simon Je: 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也是我好朋友,已经邀请香港国际区块链金融总会落户数码港,目前数码港在香港有1000余家创业公司,集中发展四个数码科技领域,包括金融科技、电子商贸、物联网/可着戴科技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全球前5大区块链相关公司都在香港设立写字楼,大型银行、券商以及基金都对探索区块链技术表现出兴趣。
所以以上种种布局,是审慎,如之前所说所谓的慢,是为了保护企业和投资者。
宋炜:照这样下去,香港区块链产业将齐聚数码港。
Simon Je: 有不明文规定,数码港主要是集中创新金融,科学园和创新生命产业,当然也有例外。
宋炜:对于岛内以外的从业者,有没有什么政策利好?
Simon Je: 这么说吧,如任何创新金融产业落户数码港,数码港会有优惠政策,不论是租金,政府津贴,还有加快外来专业人才拿到香港特区身分证等等政策。如有任何企业朋友需要,可直接联系香港国际区块链金融总会,我可直接引进数码港。
话题三:香港区块链如何破局?
宋炜:第三个问题:香港区块链如何破局?所谓不破不立,破什么又立在何处?
Simon Je: 香港政府和其他国家智慧城市联盟要促进香港的创新及可持续经济发展,需要依靠各方合作,以缔造最佳的生态环境。近年本港出现愈来愈多的初创企业,素质愈来愈高,相信未来两年将会是本港初创企业的爆发期,一定会再出现更多独角兽企业。今次三方联盟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业界人士及技术专家交流,并为初创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建议。希望业界可帮助政府做好制定政策及监管的角色,加快行业发展。
IBM香港区总经理魏已倡表示,金融业界向来寻求技术创新,然而对具规模的传统企业而言,推动创新不能一蹴而就,反之初创公司可更灵活尝试新技术和革新科技应用。有鉴于此,IBM针对开发人员提供包括人工智能科技和区块链技术的完整平台和技术组合;此外亦会加强资源协助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的业务发展,为他们提供资助,以及联系投资者和企业客户。
宋炜:也请您再谈谈如何破局吧。
Simon Je: 破局的话,香港政府需要从底层建设,从教育普及去快点技术,从而培养区块年,金融科技创新人才,把人才引进到各不同企业,形成区块年创新金融人才普及,这才可以打破传统金融人才在行业内的比率,从而发挥更大效益。香港国际区块年金融总会,已经联合数码港和其他科研机构,研究将相应适当课程直入香港,我在草拟一份白皮书及香港政府发展区块年金融创新链。
宋炜:金融创新链?
Simon Je: 我们和其他朋友一起研究这金融创新链,主要是培养创新金融人才,区块链技术人才。
宋炜:据悉,你们跟工信部正在建立区块链人才培养的合作计划,方便谈谈何时启动吗?
Simon Je: 我们主要是和国内比较成熟的区块链课程培训机构互动,将课程引进香港,推广应用落地,从而培养人材,在企业间推广应用,培育人才引进企业。
现在还是在筹备之中,如有相应合适课程,可以和香港国际区块链金融总会联系,一起支持推动区块链人才引进。实际上,在牛津、哈佛等已有网上互联网区块链课程,现正与斯坦福大学区块链教授和国内著名教授联系中,我们的沈教授也是在区块链有很好的课程。我现在也和一机构在研究,成立第三方区块链验证实验室,比较不同的区块链应用。
宋炜:今晚关于香港区块链的#硅谷夜话#就到此结束了,感谢Simon的参与!
Simon Je: 感谢大家,保持联系,谢谢。
商务合作
刘先生
Tel: 010-67786766
Monika
Mobile: 13810164107
Email:global@wbconference.net
媒体合作
Beta
Email: media@gmgc.info